很佩服有些人,有一種“特異功能”:無論什麼樣的社會事件,都能從中讀出中國的“不好”。
  這不,江西新餘有個小男孩,身患重病,前景堪憂。當得知小男孩有個當警察的夢想後,日前,媒體、公安、志願者等多方合力,全城動員,讓小男孩體驗了一把當警察抓劫匪的情節。
  毋庸諱言,這件事的創意來自美國。前不久舊金山有個喜歡蝙蝠俠的小孩得了絕症,整個城市的人分工合作,為他營造了一個有關蝙蝠俠的夢幻世界。
  學美國的做法無可厚非,見賢思齊是古之良訓。中國改革開放不就是很多方面向西方學習嗎?人家有好的做法,為什麼不奉行“拿來主義”?
  問題是,在某些人看來,這種全民合力幫小朋友圓夢的事情,美國能做,那是老外夠浪漫,有激情,呵護兒童;而中國一旦做了,像新餘那樣,就是山寨,就是作秀,就是浪費公共資源。令人驚訝的是,持這種雙重標準的人還不少。
  這次全城圓夢的行動,被質疑濫用公共資源獻愛心,有人說光給這個小男孩獻愛心是對其他小伙伴的不公平,甚至還妄加猜測這個小男孩“後臺多硬”。先不論,這種觀點選擇性屏蔽了美國為小男孩圓夢也動用了公共資源的事實;單說我們,這場活動,其實體現了難得的兒童尊重意識,是在弘揚愛護兒童的美德。
  中國曆史上缺乏尊重兒童的傳統(其實外國也是,100年前,美國還有童工),在古人看來,小孩只是大人的附屬品。所謂的“二十四孝”,在龍應台眼中,活脫脫一部虐待兒童史。雖然社會在進步,但是近年來殘害兒童的新聞還少嗎?兒童天生弱勢,身有殘疾的兒童更需要關註。除了捐錢捐物之外,精神關註更體現對兒童關註層次的提高。
  此次新餘全城動員為小男孩圓夢,沒有人因為這是一個普通孩子的心愿而忽視他。贈人玫瑰,手有餘香。這麼多人贈出玫瑰,社會將充滿多少香氣啊!而參與者、圍觀者都能通過這件事達成一個共識:一花一世界,幫助一個孩子就是推動社會進步。
  在這個共識統攝下,全城圓夢的活動聲勢越大,公共資源介入越多,就越能放大公益的示範效應,越能向社會傳遞愛心。啟發民智靠教育,學校教育是一方面,社會教育也不能缺,而後者需要政府投入資源。如果能用這一件事撬動全社會對孩子的關註,那麼這種投入就發揮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,值。
  奉勸那些總覺得“外國的月亮比較圓”或是總愛用“陰謀論”去推測“內幕”的人:省省吧!少一些陰暗的想象、偏激的指責,多一些善意善行投入到你力所能及的事物中,這個社會才會越來越好。
  (熊建,人民日報記者,海外網專欄作者)
(原標題:熊建:用公共資源幫小朋友圓夢,值)
(編輯:SN093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s77tsaaa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